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朔州KTV招聘网 > 朔州热点资讯 > 朔州学习/知识 >  谢安( ~ 年)字安石号东山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谢安( ~ 年)字安石号东山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2022-07-31 13:30:26 发布 浏览 362 次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号东山,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当时陈郡谢氏家族十分显赫,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谢安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他自幼聪慧,思维敏捷,酷爱读书,不喜为官。年轻时隐居会稽,常与王羲之、支道林、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相往还,寄意诗文,放情山水。40多岁时,方才受征西大将军桓温征召,为司马。从此,谢安步入仕途,官至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建昌县公。纵观其一生,谢安最大的功绩是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以8万人马战胜了前秦大将苻坚的百万大军,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然而,官场险恶,淝水之战烟火尚燃,功名极盛的谢安便遭到一些阴险小人的诬害。谢安明辨时势,功成身退以求自保,上书辞官,不料几日后便病卒于京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谢安死后,晋廷哀悼三天,追封太傅,谥号“文靖”。又念其平定苻坚有功,改封号为“庐陵郡公”。

“关中良相”是谁?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十六国时期前秦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少时家贫,曾以贩畚为业。王猛英俊魁伟,雄姿英发,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气度弘远,对琐细之事略不关心,更不屑于与俗人打交道,因而时常遭到浅薄浮华子弟的轻视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从不计较。他隐居华阴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其时北方正陷入十六国之乱,南方东晋亦是风雨飘摇。前秦大将苻坚欲谋霸业,久闻王猛之名,派人前去恳请王猛出山,两人一见如故。东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因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再升为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一时权倾内外。王猛明法严刑,禁暴锄奸,有罪必罚,有才必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他还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办学重教,协洽周边,关中一时大治。东晋宁康三年(375年),王猛积劳成疾,终致病危,苻坚亲临探视,并询问后事,王猛遗言不可攻晋。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并追谥他为武侯。后符坚不听王猛之言,攻东晋,淝水一战被谢安打败。后人有诗赞云:“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魏徵以善谏著称,敢于犯颜直谏,即使在太宗大怒之际,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太宗想去秦岭打猎取乐,却终未成行。后来魏徵问及此事,太宗笑答:“当初确有此意,但怕你直言进谏,故打消此念。”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只上好的鹞鹰,逗弄玩乐,很是得意,忽见魏徵走来,忙将其藏入怀中。魏徵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魏徵一生以谏诤为己任,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两百余事,大至朝廷大政方针,小至皇帝生活私事,都无所回避。武德九年(626年),冒着被罢官的危险,拒不签署太宗征点中男(16~18岁)的决定,最后终于谏止,使百姓免于一次兵役负担。贞观六年(632年),力排众议,谏止太宗赴泰山封禅,节约了大量的开支。魏徵病逝,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徵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条,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