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膏:凝固的石膏。
涢水发源于蔡阳县东南的大洪山。大洪山在随郡的西南、竟陵的东北,山脚盘踞的地面,方圆一百多里。有一座高峰叫悬钩峰,在平原上众多的丘陵之中,显得分外挺拔突出。山下有石门,两边山崖层沓,极其险峻,崖高都有数百仞。进了石门,又有个钟乳石山洞,山洞上方,草木不生的断崖峭峻如壁,是人迹不到之处。洞中钟乳石很多,由膏汁凝结而成,自洞顶下垂,看来就如同雪白的冰锥一样,岩中渗出一丝丝极细的水,滴滴答答地滴个不停。洞穴极深邃,没有人曾走到尽头,因为洞里常有热风,人是不能久留的。
卷三十二
漻水、蕲水、决水、沘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梓潼水、涔水
此卷是《水经注》全书立题河流最多的一卷。多数都是支流小河,分属长江和淮河两个水系。漻水是涢水的支流,发源于湖北、河南边界上的桐柏山。上游今已建成先觉庙水库,下流在今随州以南的淅河注入涢水。一般地图上已经不标出此河名称。蕲水今仍称蕲水,又名蕲河,是长江支流,发源于湖北、安徽边境英山大浮山,西南流在蕲春附近注入长江,全长仅一百多公里。决水今称史河,发源于安徽和湖北边境的大别山,上游在安徽金寨建有梅山水库,北流进入河南,在固始以北与灌河汇合,称为史灌河,北流注入淮河,全长约一百二十公里。沘水又称渒河,发源于大别山,北流在正阳关附近注入淮河,全长约二百五十公里。泄水今称汲河,发源于安徽金寨东南,东流至霍邱注入城东湖与淮河汇合,全长一百一十公里。肥水今称东肥河,发源于肥西北大潜山,北流至寿县注入瓦埠湖,在八公山附近注入淮河。历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施水发源于今合肥以西,上游今已建成董铺水库,东流经合肥而南折注入巢湖。由于巢湖通过裕溪口与长江沟通,所以施水也是长江的支流。沮水今称沮河,是长江的支流,发源于湖北保康西南,南流在当阳南与漳河汇合,称为沮漳河,在江陵附近注入长江,全长二百多公里。漳水今仍称漳水,也名漳河,发源于湖北南漳西南,南流至当阳南与沮河汇合,称为沮漳河,注入长江。夏水按《水经》也是沔水支流,但现在地图上可以与夏水相当的河流有大富水和溾水两条,都是北河支流,北河东流与涢水汇合,然后注入汉江。但郦道元的说法与《水经》不同,他说:“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堵口焉。”又说:“自堵口下,沔水兼通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所以郦氏之意,夏水只不过是沔水的若干汊道中的一条而已。羌水今称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支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甘肃边境,上游在甘肃,到四川广元注入嘉陵江,全长达五百七十公里。涪水今称涪江,是嘉陵江的南支,发源于松潘雪宝顶,南流到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约七百公里。梓潼水今称梓潼江,是涪江支流,发源于川北江油龙门山,南流至射洪注入涪江,全长三百多公里。涔水在卷二十七《沔水》中已见于《经》文:“(沔水)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在这条《经》文之下,《注》文长达一千五百多字。但对于涔水,郦道元除“涔水出西南而东北入汉”一句外,没有其他任何解释。现在涔水在此卷单独立题设篇,《经》文仍说:“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北至安阳县,南入于沔。”郦道元对此水的《注》文稍多,如“涔水即黄水也”,“(成固)城北水旧有桁,北渡涔水”,“黄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历其北”等。按魏晋的安阳县在今陕西石泉南,在这一带找不到可以和涔水或黄水相当的河流。郦道元在《沔水》和《涔水》此篇中,只字不提《水经》两度指出的涔水发源地旱山。熊会贞在《水经注疏》的《沔水》篇中作了一条按语:“郦氏置旱山不论,隐有不从《经》文之意,正其矜慎处。”现在的地图上,在西乡、石泉两地间,汉江的较大支流有牧马河和泾洋河,是否是《水经》涔水,无法论证。
俗谓之浍口。非也,斯决、灌之口矣]。余往因公,至于淮津,舟车所届,次于决水],访其民宰],与古名全违,脉水寻《经》,方知决口。盖灌、浍声相伦],习俗害真耳。
这一段是郦道元因其亲身查勘访问,纠正了历来俗称的“浍口”,实为“决口”之误。《注》文说“余往因公”,这个“因公”当然不是为查访这个地名而去的,但他能利用这个“因公”的机会做他的学问,当前有许多人的“因公”相对于此,是应该感到惭愧的。
]决:即决水,今称史河,发源于安徽和湖北边境的大别山,北流进入河南,在固始以北与灌河汇合,称为史灌河,北流注入淮河。灌:即灌河,出河南商城南黄柏山,东北经固始西南,北注史河。
]次:临时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