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治《易》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被奉为至圣先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孔子治《易》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被奉为至圣先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著名学者,而孔子渊博的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来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好,他的父亲早早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因此孔子的学习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孔子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孔子自己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他从15岁就有志于学问,到了30岁就懂得礼仪之道,做事也就有理有度了,到了40岁就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至于迷惑,到了50岁就知道天命,到了60岁就可以容易地区分是非真假了,70岁时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任何念头都不超越规矩。由此可见孔子如此渊博的知识学问是逐渐积累而成的。
有关孔子勤奋学习的故事,最为著名的是其读《易》而韦编三绝的事情。《易》是一部上古流传下来的书,相传是周文王所做。古时候的书是刻在竹子上,再用牛皮绳编在一起,当时的书籍非常稀少。孔子晚年得到一部《易》,这部书据说是用当时已经不流行的文字写成的,不好读,也不好懂。为了弄清《易》理,孔子反反复复地阅读,自己也不知道读了多少次,直到把牛皮绳都翻烂了好多次,才逐渐明白了书中的道理。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认为他读得还不够好,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继续努力,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点 评
孔夫子这样的圣人,拥有如此广博的学识,其实也是靠勤奋积累而成的。他立志向学,不舍追求,不断积累学识,读《易》韦编三绝便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在这样不懈的追求和不断的积累下,孔子才学到满腹经纶,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
注 释
本:根本。
知:知识。至:最高境界。
- 新型冠状病毒晒衣服可以晒在外面吗 疫情期间衣服晒哪里比较好[图]
- 桃皮绒和棉布有什么不一样?[图]
- 所荀鸣鹤荀隐字鸣鹤曾任太子舍人、廷尉平也 陆士龙陆云字士龙 [图]
- 崔宗之名成辅袭封齐国公他与苏晋被称为是“酒中八仙”中的名士据[图]
- 符检符合应验,解构有偶合、偶然之义,“岂加故为哉”句《四库全[图]
- 碜可可碜让人害怕可可此处是语气助词无实意【评析】,这两首曲子[图]
- 都郡将都郡的首长去距离,崔杼(zhù伫)春秋时齐国大夫棠公死[图]
- 药议 卷二十六 人体消化道与饮食药物吸收采草药不拘定月太阴玄[图]
- 尧在执掌天下的时候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而安享国君之位认为百姓常[图]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图]